首页

美脚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8 23:20:59 作者:迎大范围暴雨天气 宁德发布暴雨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浏览量:43934

  眼下,棉花即将迎来采收季。9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新疆石河子市的天业集团蘑菇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上,数字不断翻滚,实时更新着最新数据,这些数据记录的是这片示范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尽显科技范儿。

  十余种现代化农业装备遍布田间,高科技、智能化监测设施顶着烈日“在岗值守”。各地块的实时土壤温度、湿度、肥力及作物高度、虫情等关键数据被传输到室内中控大屏,显示为直观易懂的数字信息,可为管理员提供精准的数据监测和种植决策指导。

  “这就是我们种的‘智慧田’!”新疆天业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占东站在棉田边缘,引导大家走向整齐排列的现代农业装备,边走边逐一作介绍。在蘑菇湖基地,空中无人机、地面监测仪器、地下传感器等现代化设施构成了全方位的农业监测网络,实现了“墒情、虫情、气候、苗情”四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统称为“智慧检测系统”。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各环境参数数据及趋势,并根据数据反馈作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

  “与传统的灌溉阀门不同,不用人到现场,也没有时间限制,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一键控制阀门启闭。”马占东说。

  通过智慧检测系统,让大数据平台集成“空天地”一体化农情反馈技术,对照不同作物全生命周期生长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应用预设的专家决策控制逻辑模型,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调控,实现了农业管理少人化、决策智能化。

  “你看,无人机根据设定的路线在空中对农田进行巡检,一改传统的人力跑。”马占东操作者无人机向记者介绍,“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更加精准化调控作物生长需求,提高作物产量,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化,农业智慧化。”

  无人机停机坪:通过无人机自动定期遥感监测,将作物的生长情况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再与一张图匹配,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决策”集成“空(卫星)、天(无人机)、地(地面植物检测摄像头)”一体化农情反馈技术,通过精准施肥、滴水控制、绿色防治和精准调控等手段,实现了“水、肥、药、气”一体化科学施用。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实时显示监测站的水位数据,评估暗管排盐系统运行状况。

  虫情测报灯: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实现虫体自动远红外处理,能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在源头抑制虫害发生,对虫害发展进行实时自动识别,并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可为植保作业提供依据,科学精准施药。

  一体化气象站:可以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湿度、大气压、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PM10、氧气浓度等气象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对各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后,指导合理安排农事,避免或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损失。

  苗情检测系统:可以定期抓拍作物生长量图片,以便调控作物的生长高度。

  集成化三通电动阀:配备压力和流量传感器,能实时反馈阀门状态,并支持手机和电脑端远程控制。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实现阀门的开关操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明昊、靳昊、孙金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秸秆变身记

中加学校高二年级郝天同学,初中就读于罗湖某中学,“那时我和同学们对国际高中都有些反感,认为是在逃避中考。后来我考到了罗湖高级中学,这时候父母推了我一把,他们提出三个方向:到加拿大读高中、在国内读国际高中、继续走高考,最终我选择了国际高中。”与初中时的“反感”相比,郝天的转变是180度的,甚至还担任了学生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初中时我感觉很孤独,每一天都在紧绷中重复。现在我比那时的学习状态好很多。”

三峡库坝区夷陵:乡村田园与景区合力“带客”

“南中关系在经贸、政治、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南中两国在许多国际多边机制特别是在联合国开展了重要合作。”兰佩迪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关于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论述。

贵州榕江:打造“村超”2.0版本 全民共享“村超”流量

这样的改变也与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交通发展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威信县共投资7.6亿元对全县1671个村民小组364条近1600公里群众急盼的出行路进行了改造和硬化,解决近30万群众“出行难”问题。另外,截至目前,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3616公里,全县公路密度2.6公里/平方公里。

西藏墨脱春季采茶忙

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9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就美国否决关于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决议草案一事提问。

林剑亮相,外交部第34任发言人

同时,云南省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2023年,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144家,累计达682家,年产值143.65亿元。“云南白药”等20个商标品牌,“建水紫陶”等6个区域商标品牌,“保山小粒咖啡品牌指导站”等2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加快培育“老字号”品牌,商务部认定“昆药”等6个品牌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